大过年的,莫让传言给“年味”添堵 真的假的
大过年的,莫让传言给“年味”添堵? 真相来了
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讯息传播效率飞速提高,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。所以在获取信息的时候,需要懂得辨别真伪千万不能以讹传讹。
春节已至 年味甚浓
但此时
一些传言悄然传播
给“年味”添堵
真真在此击破传言
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牛年春节
01
多地解除烟花燃放禁令?不实!
近期,一条题为《多地解禁:重庆昆明温州福州长沙春节可燃放烟花爆竹》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。对此,重庆市燃管办回应,所谓“解禁”系谣言;昆明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,“烟花爆竹燃放全面解禁”系网友误读;温州、福州、长沙等地则公布了燃放品种规格和限放区域。也就是说,网传内容子虚乌有。此外,山西、河北廊坊、河北承德等地均对“春节解禁烟花爆竹”之说予以辟谣。
与此同时,“烟花爆竹消毒说”再次沉渣泛起。网传某专家称,鞭炮里面有硫黄(硫磺),喷射出来就是消毒。事实上,烟花或爆竹主要成分为硝石、硫磺和木炭,无论是化学组成,亦或是燃烧后的产物,都没有遏制疾病传播的能力。并且,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二氧化硫,不仅对动植物、环境有影响,还对人体有害。
02
春节期间发节日祝福会被盗取个人信息?不会!
近日,一则“在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期间请不要发送早安祝福等图片”的传言在网络流传。传言称,此类内容暗藏钓鱼程序,大家转发后会被窃取个人信息和资料。
实际上,这又是一则“旧谣新传”。几乎每逢中秋、国庆、元旦、春节等节假日,该谣言都会换个“马甲”,在微信群里“活动一番”。网络安全专家表示,在图片和视频里嵌入钓鱼程序,技术上并不容易实现。一般情况下,在微信中点击图片、动图和视频会直接放大或播放,不存在链接要求手机用户输入个人信息,也不会有“中毒”风险。
03
“春运补贴”“隔离补助”……各类红包随便领?慎领!
最近,很多微信群里出现了“春运补贴”“隔离补助”“抗疫补助”等各种各样的“红包”链接,声称“点一下几百块就到手”。
这些所谓“红包”链接伪造页面内容、冒充官方,以热点事件为幌子,编造虚假“利好消息”,博取关注。其目的多为恶意营销或是诱导网友转发广告,更有甚者通过各种套路骗取个人隐私信息和钱财。
值得注意的是,真的微信红包拆开后资金会自动进入零钱账户,只要是没有自动进入零钱账户的,都是假的。对于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的“红包链接”就更要警惕了,很有可能是诈骗。
04
牛年无春,不宜嫁娶?封建迷信!
2021年的“立春”节气在2月3日,2022年的“立春”节气在2月4日,而农历辛丑年(俗称“牛年”)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到2022年1月31日结束,刚好避开了这两个“立春日”,从而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“无春”现象,这样的年份也被称为“无春年”。
“无春年”往往在民间被称为“寡年”“哑年”“黑年”,关于它的说法也有很多种,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是:“寡年无春,不宜结婚”。对此,林愿等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,“无春年”是正常的历法演变,与婚丧嫁娶、吉凶福祸毫无关系,公众不要盲从,更不要相信这些迷信说法。
05
2021年撞“历”1971年,50年一遇?假的!
日前,一张2021年和1971年的日历对比图火了!仔细观察发现,这两张日历上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,全年总长均为365天,1月1日开始于星期五,12月31日也都结束于星期五,没有丝毫改变。相隔50年的日历完全相同,果真是“50年一轮回”?
华南师范大学天文协会发起人温涛介绍,相隔几年的日历是否会重复,取决于两个年份之间相隔的天数是否为7的整数倍。因此,不仅是1971年,1982年、1993年、1999年还有2010年,这几个年份的日历和2021年也是完全相同的。
资料来源:新华社、人民网、北京日报、上海网络辟谣等
看了这篇文章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?欢迎网友们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。
来源:海南省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- 标签: